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新生儿 > 母婴交流 > 名字是孩子第一次的知识教育

名字是孩子第一次的知识教育

[2008-01-19 16:58] 作者: 佚名 出处:pckids 录入: chenyisi
导读: 从教育学的观点看,人一生中,要接收许多次的知识教育。名字是孩子在学习说话的过程中接收的第一次重要的知识教育。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,在幼儿时期形成的知识和教育将影响人的终生。

  姓名与文学

  姓名与文学,很早以前就结下了不解之缘。由于文学作品的表现力极强,特别是中国人的姓名具有无处不在的特殊性,因此,就使小说、诗词、谜语、对联、歌典等许多领域充满了姓名与文学的轶闻趣话。特别是小说,我国历代小说家对自己作品中人物姓名,大多是精心创作的。他们往往把主人公的姓名与其身份、地位及性格、品质、志趣等联系起来,让姓名蕴含丰富的信息量,最充分地表达人物的那些素质,进而最充分地体现自己的创作意图,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。他们创作的有些名字带有类型化的特色,有些则注重突出鲜明的个性,还有些是含有影射。暗寓意味的。如《红楼梦》中算命先生的名字叫刘铁嘴、王半仙,巫婆名叫马道婆,农村老太太称刘姥姥,这些名字的类型化特征十分明显。如葫芦僧贾雨村显然是“糊涂僧贾愚蠢”,“秦钟”即“情种”,卜世仁即“不是人”,“詹光”即“沾光”,寓意浅显一看便知。除了《红楼梦》以外,《金瓶梅》、《孽海花》以及鲁迅笔下的人物名字,也大都是具有代表性的。

  姓名与文字

  中国人使用的汉字,有独体为文、合体为字的特点。大多数汉字都由几个独立的部分组成,这些独立的部分分开来可以是一个个汉字,合起来则构成一个新的汉字。当这些汉字作为人名使用时,大多采用几个汉字组合起来的意义。有些情况下,一旦把它们分解开来,便又产生了新的意义。这样,汉字取名的分分合合,便又产生了许多新的内容。

  我国古今用人的名字作文字游戏的情况很多,方式也颇为复杂。有些人在取名时用姓名二字作文章,把姓或名添笔 减笔、分离、合并组成新的名字。如商代宰相伊尹、宋代学生领袖陈东、现代音乐家聂耳等人的名字都是姓氏减笔;西汉大将军王匡、近代国民政府主席林森、著名作家串乡邻人的名字都是姓氏的添笔;当代作家老舍又名舒舍予,电影演员胡诗学又名古月,他们的名字都是姓氏的分离。

  属于文字游戏的姓名,还有一些情况,即有些人的名字则正读也可以倒读,有些人的字号可以连读也可以分读。读法不同,含义有别,其精彩之处也正在于此。如近代影星王人美,名字倒读则是美人王;著名学者闻多(又名闻一多)倒读为多闻.两人名字中,前者以影剧为职业,最重视自己的形象。名字功是正读或倒读,其意都妙不可言;后者从事文化事业,职业的要求是见多识广,因此,名字“闻多”或“多闻”,寓意都是深刻的.

  孩子在学习说话的过程中,除了较早的学会喊“爸爸、妈妈、爷爷、奶奶”外,第二位的便学会自己姓什么,叫什么名字。3岁以前,家庭成员由于对孩子吃、穿、住、行特别关心,对孩子的名字(包括小名)的呼唤率是最高的。据调查统计,每天不少于20次左右。

  根据10个名叫“阳阳”和“星星”的男孩子(8—10岁)和10个同龄的男孩子对比,考试和回答关于“太阳”和“星星”的知识,结果,前者的知识水平超过后者1倍;笔者又对10个名叫“花的女孩(8---10岁)(秋菊、美菊、冬菊、梅、春梅、桃花等)。和10个同龄的其它女孩,围绕着“花”的知识进行考试和问答,结果叫“花”的女孩,其知识水平高于后者2倍。

  为什么出现这种结果呢?因为父母教孩子认字,几乎都从孩子的姓名教起,另外,从小就给孩子讲一讲相关的小故事或儿歌、诗歌教孩子背颂。

  因此,名字从小就是一种知识、爱好教育,并影响到人的性格、爱好、知识。成年人的性格、知识、爱好往往是和小时候的这种教育联系在一起的,所以古人说:遗子千金,不如教子一艺,教子一艺,不如给孩子起个好名字。有一个好的名字,令人终生高兴。

[1] [2] >>继续下一页
姓名的问题